TOP
端盖的技术要求(端盖加工工艺)
发布时间:2022-06-10 09:04 浏览次数:0

设计轴承端盖时,不仅要考虑结构问题,如电机端盖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选择合适的轴承类型、尺寸和润滑系统,并容易检查电刷装置,还要有足够的通风孔用于保护电机端盖。还应考虑工艺要求,以确保端盖铸造、加工、组装和拆卸的便利性。沈女士今天总结了五个方面,与大家分享。



1端盖结构应便于铸造和加工

为了便于成型、造型和加工,端盖内外的几何形状应尽可能简单,轮廓尽量平直。端盖的长度方向必须有适当的斜度,以便于铸造时拉模。灰铸铁件的壁厚一般不应小于5 mm,以免形成白口铁和裂纹;但是,不应使用厚截面来防止缩孔、松动和裂缝。工件厚度与厚度之差不宜过大,这样可以使整个铸件均匀冷却,防止内应力过大而产生裂纹。对于强度和刚度不足的零件,应采用形或T形截面结构,避免局部厚度增加。

考虑端盖的刚度时,必须注意,端盖在加工过程中因装夹和切削所受到的应力负荷要比电机运行时大得多。为了不致使端盖在装夹和加工中产生变形,通常用增加筋条的办法提高端盖的刚度,这一点对窗孔较大的端盖尤为重要.

为了加工方便,轴承室采用通孔结构。但是通孔轴承室直接夹紧时容易变形,所以一般在端盖外设计三四个伴侣用爪夹紧。带阶梯孔的轴承室外端较长,刚性好,可夹紧加工。

小电机端盖凸耳与底座端面之间应留有5~10 mm的距离。这样就缩短了加工端面的进给距离,同时端盖与底座的结合更加稳固。



2精度等级与配合种类的选择

与滚动轴承配合的轴承内径采用7级精度;匹配类型取决于轴承类型和结构要求。小型电机的端盖一般采用7级精度,中型电机的端盖一般采用6级精度。大端盖挡块采用9级精度。小型电机底座和端盖的安装采用H8/js7,中型电机底座和端盖的安装采用H7/j6。加工粗糙度根据匹配类型、精度等级和直径进行选择。



3孔和螺栓孔的规格要尽可能减少

如果孔和螺栓孔有一个以上的规格,那么钻孔和攻丝将需要一个以上的工具更换程序。特别是大型电机,尽量统一,不影响性能。比如大型异步电机端盖上的四个端孔和四个轴承套固定孔的规格可以统一。

4结构应便于装配和拆开

为了便于装配,端盖上各端孔相对于套管轴线的位置应符合图纸要求,或不应大于通孔直径与螺栓直径之差的四分之一。端盖的挡块应该倒角。

在设计端盖时,需要考虑拆卸是否方便。在小型电机中,端盖的凸耳和底座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拧下端盖螺栓后,可以将工具插入间隙,撬开端盖和框架之间的连接盖。如果盖子完全附着在底座上,则应在端盖外缘直径的相反方向上提供两个盖子开口螺钉孔(我们习惯称之为工艺孔),其直径等于端盖螺栓。拆卸时,将端盖的螺栓拆下后,将其中两个拧入螺孔中打开盖子,这样端盖就可以与底座分离。



5加工余量要适当

铸件的加工余量是根据工件的形状、尺寸和加工精度来确定的。考虑成型误差和铸造变形后,仍有合适的加工余量。还应考虑铸件的位置。一般铸件顶面的加工余量应略大于侧面和底面的加工余量。由于铸铁表面硬度较高,容易损坏刀具,因此铸铁的加工余量在3毫米以上。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需要加工的铸造孔